- · 《风景名胜》刊物宗旨[05/28]
- · 《风景名胜》征稿要求[05/28]
- · 《风景名胜》投稿方式[05/28]
- · 《风景名胜》收稿方向[05/28]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在莱比锡大学想起林语堂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长江丛刊杂志社“德捷奥三国文学之旅”系《长江丛刊》创刊40年刊庆活动内容之一,去年即开始策划、筹备,得到相关组织、领导及文朋诗友的关注、支持,今年新夏得以成行。我们
长江丛刊杂志社“德捷奥三国文学之旅”系《长江丛刊》创刊40年刊庆活动内容之一,去年即开始策划、筹备,得到相关组织、领导及文朋诗友的关注、支持,今年新夏得以成行。我们20余位文学的朝圣者,在团长刘诗伟先生的带领下,9天时间游览了3个国家10余个城市的文学古迹、风景名胜。在德国,与同行探讨文学的意义、创作姿态、经典与流行、当下写作关注等问题;在布拉格,参观了布拉格国际书展,听捷克翻译家李素(Zuzana Li)介绍中国文学在捷语国家的翻译状态与当下捷语文学市场,双方交换关于传统与现代、常销与畅销等问题的看法;拜谒了歌德、席勒、卡夫卡等文学大师的故居、故地、墓地;拜访了捷克捷中文化交流协会办公地与《十月》布拉格作家住地;在维也纳Kursalom(库尔沙龙)音乐厅享受了音乐盛宴……所有这些,无不让人扩眼界涨姿势!
于我而言,更觉亲近的是莱比锡大学。
莱比锡大学是欧洲古老的大学之一,六百年来,从未间断过教学与研究,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。譬如哲学家尼采,诗人歌德,音乐作曲家巴赫都是毕业于莱比锡大学,我国很多学者,如蔡元培、周培源、林语堂、辜鸿明曾施教或就读于莱比锡大学。蔡元培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,革新北大,开“学术”与“自由”之风,凡文化人皆耳熟能详;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,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,后以清华大学教授身份入莱比锡大学,获语言学博士。那是1923年。
96年后的这一天——2019年5月8日,我们来到了莱比锡大学。
正是午休时间,阳光正好,微风和畅,校园里的空地上,有学生,有游人,或晒暖、或看书、或看景、或交头接耳……一只又一只的鸽子或飞翔或漫步,和谐又安详。我突发奇想:要是能找到当初林语堂读书的教室多好啊,我肯定要进去坐一坐的。想当年林语堂“我和妻子手拉着手去听课,一同去郊游,第一次尝到德国大学生的生活滋味。我们都已成年,不再有点名和小考的麻烦。我们何时把功课准备好,就随时请求考试,三年、五年,甚至十年都可以。我们没有请假这件事。到春天我们可以到布拉格去,然后给教授寄一张明信片去问候即可。生活何等自由!虽然有此自由,上课的人数还是依然如常,每个人都照旧苦读,因为是出乎本心想求学。”那是何等的美妙而自律!可惜我除了汉语什么语都不会,找个卫生间都得比划半天,又怎么能找到林语堂当年的教室!
学校正门右边的广场上,摆有4张书案,书案后面有8个学生模样的男女青年,他们正在为路人发放礼品袋,谁都可以排队领取。袋里有300ML装的饮料两瓶(听装、瓶装各一),巧克力一块,饼干2块,洗手液一袋,T恤优惠券一张。看到这张优惠券,我想,学生们这是勤工俭学,为商家发广告吧?想一想,这还真是一石三鸟的举措呢!林语堂不也是靠勤工俭学完成的学业吗?当初林语堂拿北大的助学金到哈佛求学,后来助学金突然停止了,林语堂无奈再向北大求救,胡适又寄来一千美元,夫妻俩拿着这救命钱感动得什么似的。可光靠救济也不是办法,林语堂决定先打工赚钱,再想办法继续求学。正好基督教青年会要派人去法国教中国劳工识字,于是夫妻俩到了法国。他编了一本千字文的课本,教当地的中国劳工基本的入门知识……
这一刻,漫步在莱比锡大学的广场上,用学生发的饼干喂脚下那些绅士般彬彬有礼的鸽子,身无俗物,心无杂念,脑子里想着林语堂自传中的点点滴滴,林语堂晚年总结的社会十大俗气“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;每与人言必谈贵戚……”一“俗”也没有。
真好!
而我之所以对林语堂念兹在兹,缘于儿时在花家岭生活时的邻居林伯伯。
林伯伯也是一个右派,他的妻子张阿姨长得小巧玲珑,曾经的挂历女神张瑜就像她的晚辈。张阿姨和孩子留在武汉,每年都会带孩子到花家岭探亲,而林伯伯却从来不回武汉探亲。张阿姨特别喜欢吃我母亲做的南瓜面疙瘩汤,每次来花家岭都会给我家带一包麻烘糕,带给林伯伯的除了烟还是烟。林伯伯的烟瘾特别大,总是让我们一帮半大孩子为他捡烟头,只要给他烟头,他或者教你一笔画一朵花,一笔画一个小动物,或者出个字谜让你猜。有一个字谜“水中地”,我只到离开花家岭都没有猜出来!你想啊,水中除了鱼啊,荷花啊,莲蓬啊,船啊,水草啊,芦苇啊,倒影啊,哪来的地?当然,后来知道了,水中地——岛!想来林伯伯可怜我们一帮孩子没有见过海,把“海中地”换成了“水中地”!
“文革”的时候,林伯伯是花家岭被斗得最惨的。说他自称林语堂的本家,并以此为荣,丧心病狂地为反动文人林语堂翻案,等等。
可是,林伯伯却没有他的本家林语堂明达洒脱。
林语堂生前和鲁迅交恶,被鲁迅骂过。但在鲁迅死后数十年间,林语堂对鲁迅却一直保持尊敬。林语堂骂过不少人,却始终不骂鲁迅,而且在各种场合都高度评价鲁迅。他曾为文礼赞鲁迅说:“德国诗人海涅曰:我死时棺中放一剑,勿放笔,是足以语鲁迅。”可见其胸怀之阔气度之大包容之广!
而林伯伯呢,农场的右派全部摘帽平反返城的时候,他却一根绳索勒断了他所有的爱与恨!也是后来,我知道了,张阿姨早就和林伯伯离了婚,难怪林伯伯从来不回武汉探亲!22年后,林伯伯虽然被平了反,却早就没有家了!于是……
林语堂说,人生不过如此,且行且珍惜。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,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。
忘了是谁说的,很多文学大师跟我们未曾相遇在同一个时空。但是,他们又跟我们发生了很多关系,并且这种关系还将长久地发生下去。可能这就是文学或者说作家的魅力。
致敬林语堂!
长江丛刊杂志社“德捷奥三国文学之旅”系《长江丛刊》创刊40年刊庆活动内容之一,去年即开始策划、筹备,得到相关组织、领导及文朋诗友的关注、支持,今年新夏得以成行。我们20余位文学的朝圣者,在团长刘诗伟先生的带领下,9天时间游览了3个国家10余个城市的文学古迹、风景名胜。在德国,与同行探讨文学的意义、创作姿态、经典与流行、当下写作关注等问题;在布拉格,参观了布拉格国际书展,听捷克翻译家李素(Zuzana Li)介绍中国文学在捷语国家的翻译状态与当下捷语文学市场,双方交换关于传统与现代、常销与畅销等问题的看法;拜谒了歌德、席勒、卡夫卡等文学大师的故居、故地、墓地;拜访了捷克捷中文化交流协会办公地与《十月》布拉格作家住地;在维也纳Kursalom(库尔沙龙)音乐厅享受了音乐盛宴……所有这些,无不让人扩眼界涨姿势!于我而言,更觉亲近的是莱比锡大学。莱比锡大学是欧洲古老的大学之一,六百年来,从未间断过教学与研究,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。譬如哲学家尼采,诗人歌德,音乐作曲家巴赫都是毕业于莱比锡大学,我国很多学者,如蔡元培、周培源、林语堂、辜鸿明曾施教或就读于莱比锡大学。蔡元培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,革新北大,开“学术”与“自由”之风,凡文化人皆耳熟能详;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,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,后以清华大学教授身份入莱比锡大学,获语言学博士。那是1923年。96年后的这一天——2019年5月8日,我们来到了莱比锡大学。正是午休时间,阳光正好,微风和畅,校园里的空地上,有学生,有游人,或晒暖、或看书、或看景、或交头接耳……一只又一只的鸽子或飞翔或漫步,和谐又安详。我突发奇想:要是能找到当初林语堂读书的教室多好啊,我肯定要进去坐一坐的。想当年林语堂“我和妻子手拉着手去听课,一同去郊游,第一次尝到德国大学生的生活滋味。我们都已成年,不再有点名和小考的麻烦。我们何时把功课准备好,就随时请求考试,三年、五年,甚至十年都可以。我们没有请假这件事。到春天我们可以到布拉格去,然后给教授寄一张明信片去问候即可。生活何等自由!虽然有此自由,上课的人数还是依然如常,每个人都照旧苦读,因为是出乎本心想求学。”那是何等的美妙而自律!可惜我除了汉语什么语都不会,找个卫生间都得比划半天,又怎么能找到林语堂当年的教室!学校正门右边的广场上,摆有4张书案,书案后面有8个学生模样的男女青年,他们正在为路人发放礼品袋,谁都可以排队领取。袋里有300ML装的饮料两瓶(听装、瓶装各一),巧克力一块,饼干2块,洗手液一袋,T恤优惠券一张。看到这张优惠券,我想,学生们这是勤工俭学,为商家发广告吧?想一想,这还真是一石三鸟的举措呢!林语堂不也是靠勤工俭学完成的学业吗?当初林语堂拿北大的助学金到哈佛求学,后来助学金突然停止了,林语堂无奈再向北大求救,胡适又寄来一千美元,夫妻俩拿着这救命钱感动得什么似的。可光靠救济也不是办法,林语堂决定先打工赚钱,再想办法继续求学。正好基督教青年会要派人去法国教中国劳工识字,于是夫妻俩到了法国。他编了一本千字文的课本,教当地的中国劳工基本的入门知识……这一刻,漫步在莱比锡大学的广场上,用学生发的饼干喂脚下那些绅士般彬彬有礼的鸽子,身无俗物,心无杂念,脑子里想着林语堂自传中的点点滴滴,林语堂晚年总结的社会十大俗气“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;每与人言必谈贵戚……”一“俗”也没有。真好!而我之所以对林语堂念兹在兹,缘于儿时在花家岭生活时的邻居林伯伯。林伯伯也是一个右派,他的妻子张阿姨长得小巧玲珑,曾经的挂历女神张瑜就像她的晚辈。张阿姨和孩子留在武汉,每年都会带孩子到花家岭探亲,而林伯伯却从来不回武汉探亲。张阿姨特别喜欢吃我母亲做的南瓜面疙瘩汤,每次来花家岭都会给我家带一包麻烘糕,带给林伯伯的除了烟还是烟。林伯伯的烟瘾特别大,总是让我们一帮半大孩子为他捡烟头,只要给他烟头,他或者教你一笔画一朵花,一笔画一个小动物,或者出个字谜让你猜。有一个字谜“水中地”,我只到离开花家岭都没有猜出来!你想啊,水中除了鱼啊,荷花啊,莲蓬啊,船啊,水草啊,芦苇啊,倒影啊,哪来的地?当然,后来知道了,水中地——岛!想来林伯伯可怜我们一帮孩子没有见过海,把“海中地”换成了“水中地”!“文革”的时候,林伯伯是花家岭被斗得最惨的。说他自称林语堂的本家,并以此为荣,丧心病狂地为反动文人林语堂翻案,等等。可是,林伯伯却没有他的本家林语堂明达洒脱。林语堂生前和鲁迅交恶,被鲁迅骂过。但在鲁迅死后数十年间,林语堂对鲁迅却一直保持尊敬。林语堂骂过不少人,却始终不骂鲁迅,而且在各种场合都高度评价鲁迅。他曾为文礼赞鲁迅说:“德国诗人海涅曰:我死时棺中放一剑,勿放笔,是足以语鲁迅。”可见其胸怀之阔气度之大包容之广!而林伯伯呢,农场的右派全部摘帽平反返城的时候,他却一根绳索勒断了他所有的爱与恨!也是后来,我知道了,张阿姨早就和林伯伯离了婚,难怪林伯伯从来不回武汉探亲!22年后,林伯伯虽然被平了反,却早就没有家了!于是……林语堂说,人生不过如此,且行且珍惜。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,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。忘了是谁说的,很多文学大师跟我们未曾相遇在同一个时空。但是,他们又跟我们发生了很多关系,并且这种关系还将长久地发生下去。可能这就是文学或者说作家的魅力。致敬林语堂!
文章来源:《风景名胜》 网址: http://www.fjmszzs.cn/qikandaodu/2020/0528/351.html
上一篇:国内旅游:杭州“西湖” ——中国十大风景名胜
下一篇:遇见黔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