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港珠澳大桥:伶仃洋上的亮丽风景

来源:风景名胜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0-15 03: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世界级“超级大工程” 驱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,除了能感受到大桥的伟岸雄姿、伶仃洋的宽广胸怀外,更能感受到工程设计者与建设者们赋予它的巧夺天工般的美感,以及精益求精、

世界级“超级大工程”

驱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,除了能感受到大桥的伟岸雄姿、伶仃洋的宽广胸怀外,更能感受到工程设计者与建设者们赋予它的巧夺天工般的美感,以及精益求精、匠心打造后呈现出来的梦幻与神奇。从陆路经海中桥直达人工岛,之后开始进入海底隧道,出隧道后再从人工岛驶上另一端的跨海大桥。每一次跨越伶仃洋,人们宛若穿越时空隧道、飞渡马里亚纳海沟一般。一路上,除了惊叹工程建设者的智慧与工匠精神外,涌上心头的感慨,更多的是香港、澳门回归后,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。

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,曾被西方媒体誉为新世纪的七大奇迹之一。它全长55千米,双向六车道设计,使用寿命120年;集桥、岛、隧为一体,东接香港,西连珠海和澳门。从空中俯瞰,它恰似一个变形的大写“Y”字平躺在伶仃洋上,如长虹卧波、蛟龙出水,在云卷云舒的海天之间,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功能齐备的桥隧枢纽

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,工程建设者们面临的史无前例的挑战莫过于在40~50米水深的伶仃洋海底成功完成全长6.7千米的岛隧建设工程。它包括面积分别约为10万平方米的东、西两座人工岛,以及5.664千米长的海底深埋沉管隧道。

东、西人工岛均长约625米,中间最宽处达216米,轮廓设计形似伶仃洋上漂浮着的两个贝壳,造型“鲜”美。在功能设计上,两座人工岛的定位略有不同:西岛用于养护、服务及办公;东岛则重在兼顾景观、商业和旅游等。但是,它们都是衔接跨越茫茫大海中的桥梁和海底隧道的枢纽,像两个小城市一样绽放在珠江口的伶仃洋上,而且各种市政功能设施一应俱全。但是,岛上建筑并非只有美观作用,它还要担负起海底隧道的送风和换气功能。两个通气孔就像是这两个人工岛的一双大“眼睛”,西岛上的通气孔被设计得略显妩媚,东岛上的则较为阳刚。两岛阴阳对望、含情脉脉的形态,寓意祖国对香港和澳门两地的深深爱意。

“无感”穿越大海

然而,最让人痴迷与向往的当属穿越海底隧道了,全程行车需要5~10分钟。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并非可视海底万物的透明材质,而是一种深埋在伶仃洋海底的沉管隧道。它的两端与东、西人工岛上的暗埋段隧道紧紧地联结在一起,就像是一个巨大的“心”字,把整条隧道的“心”留在了大海的最深处。

惊心动魄的沉管安装

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过程中,每一次沉管的安装施工都是惊心动魄的,牵动着无数人的心。隧道沉管的浮运、安装之路,宛如西天取经,真真切切地经历了“九九八十一难”。

在安装第一节沉管时,工程建设者们起初预计最多不过两天就能结束安装任务。但由于他们是第一次进行海底沉管安装,缺少实践经验,最终苦苦鏖战了96个小时,经过许多次对接失败后才取得了成功。在这期间,他们几乎没有合过眼,还忍受着被海水、汗水浸泡透了的衣服、鞋袜产生的不舒服感。安装结束后,许多人困乏得连在眼角猛抹风油精都不起作用了,一屁股坐在船的甲板上就酣睡过去,顾不上干净不干净、湿与不湿。

2017年12月31日,港珠澳大桥正式建设完成,2018年10月24日顺利通车运营。这座桥的成功建成给中国又增加了一个世界之最——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。而这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的贯通,不单单代表中国建桥、建岛和建隧技术的飞跃发展,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将惠及香港、珠海和澳门三地的百姓及珠江口大湾区的未来经济发展。

世界级“超级大工程”驱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,除了能感受到大桥的伟岸雄姿、伶仃洋的宽广胸怀外,更能感受到工程设计者与建设者们赋予它的巧夺天工般的美感,以及精益求精、匠心打造后呈现出来的梦幻与神奇。从陆路经海中桥直达人工岛,之后开始进入海底隧道,出隧道后再从人工岛驶上另一端的跨海大桥。每一次跨越伶仃洋,人们宛若穿越时空隧道、飞渡马里亚纳海沟一般。一路上,除了惊叹工程建设者的智慧与工匠精神外,涌上心头的感慨,更多的是香港、澳门回归后,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。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,曾被西方媒体誉为新世纪的七大奇迹之一。它全长55千米,双向六车道设计,使用寿命120年;集桥、岛、隧为一体,东接香港,西连珠海和澳门。从空中俯瞰,它恰似一个变形的大写“Y”字平躺在伶仃洋上,如长虹卧波、蛟龙出水,在云卷云舒的海天之间,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功能齐备的桥隧枢纽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,工程建设者们面临的史无前例的挑战莫过于在40~50米水深的伶仃洋海底成功完成全长6.7千米的岛隧建设工程。它包括面积分别约为10万平方米的东、西两座人工岛,以及5.664千米长的海底深埋沉管隧道。东、西人工岛均长约625米,中间最宽处达216米,轮廓设计形似伶仃洋上漂浮着的两个贝壳,造型“鲜”美。在功能设计上,两座人工岛的定位略有不同:西岛用于养护、服务及办公;东岛则重在兼顾景观、商业和旅游等。但是,它们都是衔接跨越茫茫大海中的桥梁和海底隧道的枢纽,像两个小城市一样绽放在珠江口的伶仃洋上,而且各种市政功能设施一应俱全。但是,岛上建筑并非只有美观作用,它还要担负起海底隧道的送风和换气功能。两个通气孔就像是这两个人工岛的一双大“眼睛”,西岛上的通气孔被设计得略显妩媚,东岛上的则较为阳刚。两岛阴阳对望、含情脉脉的形态,寓意祖国对香港和澳门两地的深深爱意。“无感”穿越大海然而,最让人痴迷与向往的当属穿越海底隧道了,全程行车需要5~10分钟。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并非可视海底万物的透明材质,而是一种深埋在伶仃洋海底的沉管隧道。它的两端与东、西人工岛上的暗埋段隧道紧紧地联结在一起,就像是一个巨大的“心”字,把整条隧道的“心”留在了大海的最深处。惊心动魄的沉管安装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过程中,每一次沉管的安装施工都是惊心动魄的,牵动着无数人的心。隧道沉管的浮运、安装之路,宛如西天取经,真真切切地经历了“九九八十一难”。在安装第一节沉管时,工程建设者们起初预计最多不过两天就能结束安装任务。但由于他们是第一次进行海底沉管安装,缺少实践经验,最终苦苦鏖战了96个小时,经过许多次对接失败后才取得了成功。在这期间,他们几乎没有合过眼,还忍受着被海水、汗水浸泡透了的衣服、鞋袜产生的不舒服感。安装结束后,许多人困乏得连在眼角猛抹风油精都不起作用了,一屁股坐在船的甲板上就酣睡过去,顾不上干净不干净、湿与不湿。2017年12月31日,港珠澳大桥正式建设完成,2018年10月24日顺利通车运营。这座桥的成功建成给中国又增加了一个世界之最——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。而这座世界级的跨海大桥的贯通,不单单代表中国建桥、建岛和建隧技术的飞跃发展,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将惠及香港、珠海和澳门三地的百姓及珠江口大湾区的未来经济发展。

文章来源:《风景名胜》 网址: http://www.fjmszzs.cn/qikandaodu/2020/1015/733.html



上一篇:“聚贤人家”生态饭吃得香
下一篇:那些风景真美

风景名胜投稿 | 风景名胜编辑部| 风景名胜版面费 | 风景名胜论文发表 | 风景名胜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风景名胜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