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风景名胜》收稿方向[05/28]
- · 《风景名胜》投稿方式[05/28]
- · 《风景名胜》征稿要求[05/28]
- · 《风景名胜》刊物宗旨[05/28]
浅谈油画风景中的写意性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“写意”在汉语词典中的词义为:“国画的一种画法,不求工细而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意趣。”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类别,南宋时期的梁楷,明代的徐渭以及近现代的齐白
“写意”在汉语词典中的词义为:“国画的一种画法,不求工细而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意趣。”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类别,南宋时期的梁楷,明代的徐渭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、吴昌硕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写意画家。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吸收、借鉴、融合和相互促进,油画这个外来画种在中国已有百年的历史,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,油画民族化的变革之路从未止步。画家们在油画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,从最早的再现客观物象,到表现客观物象,再到追求创作者艺术个性的表达,主观能动性被很好发挥和发展,主体的情感在油画材料中释放出来,创作者在面对风景时,逐步实现了境由心造的精神境界,写意油画的提法在中国也就应运而生了。
从中国绘画的角度变革油画,纵观诸多写意油画风景作品,横涂竖抹,潇洒恣意,画面呈现或畅快或诗意的情境,这是画家的性情使然,是其艺术审美的体现,是灵魂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,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相似。画家既具备了高超的油画本体语言的把握能力,又将传统美学中的写意精神融入其中,使得绘画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。因此,油画风景中的写意性表达,不再是追求对景物描摹和逼真地反映客观物象,这并不是说完全不借助自然对象,而是在深入观察了解自然对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抽离和高度地概括,不是漫无目的地画和表现,而是将作者对文化的理解,对于审美的追求,融入一幅画面中,这画面是作者创作出来的一个理想画面,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挪用。这和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有相似之处,也有很大区别,表现主义绘画强调主体的感受,而写意画在注重个体感受的同时,将中国古代儒释道哲学融入其中,以笔墨作为载体,用简练的笔法,含蓄的绘画语言,将传统写实油画中所讲求的比例、透视、空间、造型等等因素都内化为一种表现方式,这种方式必须要符合艺术家内心的审美追求和真实的艺术感受,最终使作品指向更高的精神层面,也更能体现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和气质。
因此中国画对于中国写意油画有着很深的影响,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作为中国的油画家,借助油画这种材料,实现中国绘画精神的一种方式,也非常的契合。油画颜料的物理性稳定,保持时间长,色彩丰富,这无疑为写意油画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基础,不仅拓展了油画的表现领域,同时这种“写意”的形式,将油画的语言内涵做了延伸,让这种类型的写意作品独树一帜,具有浓浓的中国特色,是中国精神的体现。
早在19世纪90年代的徐悲鸿、林风眠等艺术家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中西合璧之路,但当时他们的创作实践多数是在宣纸上进行,还属于中国画的范畴,而之后的赵无极、朱德群、吴冠中等艺术家,作品多数都是在油画布上使用油画颜料完成的,在这个阶段,油画的民族化基本上有了雏形,逐步形成了中国本土写意油画的面貌。之后到了近现代的闫平、陈西和、王克举、张冬峰、任传文、赵开坤等油画家,在写意油画创作中展现了强烈的个人面貌,同样是擅长风景油画写生和创作的画家,在个人面貌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,绘画的笔触、色调、构图、空间、结构等因素都各不相同。他们常年在学院教学和外出采风写生,面对大自然直接写生,与大自然朝夕相处,锤炼自己的技法,经年累月地积累作品,形成自己的语言和绘画面貌,画面追求直抒胸臆,尽情表达,一时间百家争鸣,百花齐放,让油画的民族化在中国站稳了脚跟,并且绽放出了新时代的光彩,这也是写意风景油画能够被大众认可,被艺术家和收藏家喜爱的原因。从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,可以看出以下特征:
首先,从画面的造型上来说,画家们采用写意性的造型。他们不拘一格,敢于挑战,虽不重形似,但和东晋顾恺之的“以形写神”创作理念颇为相近。西方写实性的绘画多数是以形写形,非常重视物象的形似,科学地描绘看到的风景,形与形之间紧密联系,环环相扣。而写意性的造型手法,抓住了事物的神态,没有恪守陈规,将每一个单个的物象,赋予了情感,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,层次分明,又错落有致。
写意油画风景在造型上相对于肖像画和静物画,没有那么严谨,因此,画家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,将客观的形体结构,做了主观的调整和改变,融入情感,但是依旧保持事物的基本形态,而并非将风景抽象化。在造型的过程中,更加贴近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,这是画面的需要,是艺术上的加工,这和齐白石老先生作画时讲求的“似与不似之间”的造型观点不谋而合,多了一些豁达和从容,也使得画面的气质有所不同,因此写意油画风景的画面凝聚着一种东方精神。
文章来源:《风景名胜》 网址: http://www.fjmszzs.cn/qikandaodu/2021/0728/1065.html